每年高考季节,毛坦厂中学的“万人送考”场面总会成为舆论焦点,这一壮观景象已经成为众人讨论的热门话题。今年,送考活动更加盛大,不仅有警车开道,还有一辆标有“91666”号牌的车作为头车,带领着由88辆大巴车组成的庞大车队期货配资平台,缓缓驶出高考之地。这一幕在当地居民、家长和老师们殷切的祝福中展开,宛如一场盛大的仪式,气氛激动人心。然而,每当毛坦厂这个名字被提起,便不免有人会讨论其“亚洲最大高考工厂”的标签,这一称号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呢?毛坦厂中学的存在,是否真的是对学生和教育的合理引导?
随着中国高考人数逐年增加,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已经达到了1342万,比去年增长了51万,创下了历史新高。然而,相比之下,全国高校的招生名额却显得微不足道。在所有参加高考的考生中,能够进入“985高校”的学子不过18万人,录取率仅为1.5%。“211高校”的招生人数虽稍多些,但也仅有90万,录取率为7%。即使是普通的“二本院校”,能够进入的比例也远不及人们的期望,往往只是“择优录取”。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,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,唯有拼尽全力,才能进入一个好学校,改变自己的命运。而毛坦厂中学正是为满足这种需求应运而生的。
展开剩余80%毛坦厂中学位于安徽省大别山区的小镇毛坦厂。与其他的乡镇学校不同,这个小镇的一切设施几乎都围绕着这个学校而建。这里没有台球厅、没有网吧、也没有电子游戏厅,只有为了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习资源和相关设施。校园四周,常见“状元超市”和“学习星书店”等店铺,供学生们购买学习用品和精神食粮。自毛坦厂中学成立以来,虽历经风雨,已经从1939年的“安徽省第三临时中学”发展成为如今的高考重镇。尽管它并没有几百年的办学历史,但自2007年央视首次报道了毛坦厂的“万人送考”事件以来,学校的名声已迅速传播,成为中国教育界的一个特殊符号。
从2014年开始,毛坦厂中学的本科上线人数每年超过1万人,一本上线率也常年维持在50%以上,这样的成绩无疑是令人瞩目的。然而,这一切的背后,是无数学生和家庭无眠的夜晚、不断奔波的身影。毛坦厂中学的日常作息时间表极为紧凑,学生们早晨6点起床,6点半开始早读与早操,接着是4节课。中午11点40分到13点40分为午餐与午休时间,下午3节课后,晚饭仅有半小时的休息时间,晚上10点50分才结束一天的学习。这是学校规定的正常安排,而学生们为了追求更高的成绩,不仅要在这一固定的时间表内完成课程,还要在吃饭、休息等碎片时间里争分夺秒地复习。
曾有一段视频广为传播,其中一名外国人对着毛坦厂中学的夜晚灯火通明表示惊讶:“这是什么地方?”当被告知是学校时,他不可置信地问道:“哪种学校会让学生晚上还留在学校学习?”而对于中国的高考学子,特别是毛坦厂的学生来说,这几乎是常态,甚至毫不为奇。毛坦厂中学的学生,大多是“复读生”,这些学生曾在第一次高考中未能取得理想成绩,怀抱着“再拼一次”的决心,选择再次踏入这座校园,拼尽全力争取更好的未来。
更让人动容的是,毛坦厂中学的学子们背后,往往是父母的默默奉献和无尽牺牲。2017年,毛坦厂中学公布的学费标准显示,成绩优异的学生每年学费不到三千元,而成绩一般的学生学费则高达五万元。在这种高昂的费用面前,许多外地的家长选择陪读,租住在小镇上不到20平米的房子里,尽管租金也要上万。小镇的居民中,近8000户都是陪读的家长。许多家长表示,送孩子到毛坦厂,不是为了享乐,而是为了孩子能够通过高考改变命运,给孩子未来更多的机会。为了孩子们的未来,这些家长们甘愿接受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,有的甚至靠做兼职赚取微薄的收入。
毛坦厂中学的学子与家长,几乎将一切寄托在高考上,为了改变命运,他们不惜付出一切。每年,这里都会出现“神化”的言论——“踏进毛坦厂,相当于踏入一本大学的大门”。但也有声音批评称,毛坦厂就像是“高考届的富士康”,充斥着无尽的压力和重复的工作。然而对于毛坦厂而言,外界的评价并不重要。近年来,中式教育的争议不断,有人批评高考制度下的优等生只是“做题机器”,也有言论认为“小镇做题家”无法走向未来。但对于毛坦厂的学生们来说,能通过高考进入理想大学,是他们的唯一希望,改变命运的机会。
毛坦厂的学子,很多人并不渴望未来能够站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里,谈笑风生,更多的只是想通过高考走出贫困的农村,过上更好的生活。这些学生的奋斗目标并不奢侈,只是希望过上一个普通但幸福的生活。高考不仅仅是一次学术考试,更是他们和家人们为未来拼搏的缩影。
总而言之,毛坦厂中学的存在及其所代表的高考精神,深深植根于广大学子的心中。无论外界如何评价,我们作为旁观者,最不应做的就是嘲笑和批评这些为了未来而奋斗的学生、家长和老师们。正如那些曾在毛坦厂奋斗的学子所说:“我们不追求成为成功人士,只希望能过上比现在更好的生活。”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正规股票配资网_正规配资网_配资正规行情网观点